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氮循环

差别

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到此差别页面的链接

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前一修订版
后一修订版
前一修订版
氮循环 [2022/02/01 17:46] admin氮循环 [2022/02/02 10:41] (当前版本) admin
行 2: 行 2:
 氮循环(英语:nitrogen cycle)是描述自然界中[[:氮]][[:单质]]和含氮化合物之间相互转换过程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氮循环(英语:nitrogen cycle)是描述自然界中[[:氮]][[:单质]]和含氮化合物之间相互转换过程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氮循环nitrogen_cycle_zh-hans.jpg?400 |}}|+|{{ :氮循环nitrogen_cycle_zh-hans.jpg?600 |}}|
 |环境中氮的流向示意图。相关的细菌是循环中的关键因素,生产出不同种类的含氮化合物供更高等的生物体进行同化作用。参看条目马尔亭乌斯·贝叶林克。| |环境中氮的流向示意图。相关的细菌是循环中的关键因素,生产出不同种类的含氮化合物供更高等的生物体进行同化作用。参看条目马尔亭乌斯·贝叶林克。|
  
 +===== 基本概念 =====
 +空气中含有大约78%的氮气,占有绝大部分的氮元素。氮是许多生物过程的基本元素;它存在于所有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是构成诸如DNA等的核酸的四种基本元素之一。在植物中,大量的氮素被用于制造可进行[[:光合作用]]供植物生长的[[:叶绿素]]分子。
 +
 +加工,或者固定,是将气态的游离态氮转变为可被有机体吸收的化合态氮的必经过程。一部分氮素由闪电所固定,同时绝大部分的氮素被非共生或共生的[[:固氮细菌]]所固定。这些细菌拥有可促进氮气氢化成为[[:氨]]的[[:固氮酶]],生成的氨再被这种细菌通过一系列的转化以形成自身组织的一部分。某一些固氮细菌,例如[[:根瘤菌]],寄生在[[:豆科植物]](例如豌豆或蚕豆)的根瘤中。这些细菌和植物建立了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为植物生产氨以换取糖类。因此可通过栽种豆科植物使氮素贫瘠的土地变得肥沃。还有一些其它的植物可供建立这种共生关系。
 +
 +其它植物利用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硝酸根离子或[[:铵]]离子以获取氮素。动物体内的所有氮素则均由在食物链中进食植物所获得。
 +
 +===== 氨 =====
 +氨来源于[[:腐生生物]]对死亡动植物器官的分解,被用作制造铵根离子(NH4+)。在富含氧气的土壤中,这些离子将会首先被亚硝化细菌转化为亚硝酸根离子(NO2−),然后被硝化细菌转化为硝酸根离子(NO3−)。铵的两步转化过程被叫做[[:硝化作用]]。
 +
 +氨对于鱼类来说有剧毒,因此必须对废水处理厂排放到水中的氨的浓度进行严密的监控。为避免鱼类死亡的损失,应在排放前对水中的铵进行硝化处理,在陆地上为硝化细菌通风提供氧气进行硝化作用成为一个充满吸引力的解决办法。
 +
 +
 +===== 硝酸盐危害 =====
 +氨离子很容易被固定在土壤中(尤其是[[:腐殖质]]和[[:粘土]])。而[[:硝酸根|硝酸盐]]离子和[[:亚硝酸根|亚硝酸盐]]离子则因它们自身的负电性而更不容易被固定在正离子的交换点(主要是腐殖质)多于负离子的土壤中。在强降雨后或过量灌溉后,硝酸根和亚硝酸根移动到地下水的情况经常会发生。地下水中,硝酸盐含量的提高关系到饮用水的安全,因为水中过量的硝酸根离子会影响婴幼儿血液中的氧浓度并导致[[:高铁血红蛋白症]]或[[:蓝婴综合征]]。如果,过量硝酸盐通过径流或地下水进入地表水,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使得蓝藻菌和其它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生生物因缺氧而大量死亡。虽然不像铵一样对鱼类有毒,硝酸盐可通过富营养作用间接影响鱼类的生存。氮素已经导致了一些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从2006年起,在英国和美国使用氮肥将受到更严厉的限制,磷肥的使用也将受到了同样的限制。这些措施被普遍认为是为了治理恢复被富营养化的水体而采取的。
 +
 +在无氧或低氧条件下,[[:厌氧细菌|厌氧生物]]的“[[:反硝化作用|脱销反应]]”将会发生。最终将硝酸中氮的成分还原成氮气归还到大气中去。
 +
 +===== 氮气(N2)的转化 =====
 +有三种将游离态的N2(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化合态氮的方法:
 +  - 生物固定 – 一些共生细菌(主要与豆科植物共生)和一些非共生细菌能进行固氮作用并以有机氮的形式吸收。
 +  - 工业固氮 – 在哈伯-博施法中,N2与氢气被化合生成氨(NH3)肥。
 +  - 化石燃料燃烧 – 主要由交通工具的引擎和热电站以NOx的形式产生。
 +
 +另外,闪电亦可使N2和O2化合形成NO2,是大气化学的一个重要过程,但对陆地和水域的氮含量影响不大。
 +
 +由于[[:豆科]]植物(特别是[[:大豆]]、[[:紫花苜蓿]]和[[:苜蓿属]])的广泛栽种以及使用哈伯-博施法生产[[化学肥料]]和交通工具和热电站释放的含氮污染成分,人类使得每年进入生物利用形态的氮素提高了不止一倍。这所导致的富营养作用已经对湿地生态系统产生了破坏。
 +
 +===== 参见 =====
 +  * [[:固氮作用]]
 +  * [[:硝化作用]]
 +
 +
 +|分类:[[category:氮]] · [[category:土壤生物学]] · [[category: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 [[category:氮素代谢]] · [[category:代谢]]|
  
氮循环.1643708772.txt.gz · 最后更改: 2022/02/01 17:46 由 admin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HTML5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