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细胞分裂素

细胞分裂素

细胞分裂素(Cytokinins,缩写CK)是一类植物激素,,可促进植物根和芽中的细胞分裂或细胞质分裂。它们主要参与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但也影响顶端优势,腋芽生长,和叶子衰老。 Folke Skoog在1940年代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使用椰奶发现它们的效果。

有两种类型的细胞分裂素:由激动素,玉米素,和6-苄氨基嘌呤代表的腺嘌呤型细胞分裂素,和二苯脲和噻苯隆(TDZ)等苯脲型细胞分裂素。大多数腺嘌呤型细胞分裂素在根中合成。 形成层(Cambium)和其他活跃分裂的组织也合成细胞分裂素。在植物中没有发现苯脲细胞分裂素。细胞分裂素参与局部和远距离信号传导,具有与嘌呤和核苷相同的运输机制。通常,细胞分裂素在木质部中运输。

细胞分裂素与另一种植物生长激素生长素协同作用。这两者是互补的,通常具有相反的效果。

合成部位

根尖分生组织是细胞分裂素的主要合成部位,细胞分裂素由根通过木质部进入茎。但是根部并非植物合成细胞分裂素的唯一部位,如玉米幼胚、初期发育中的叶、幼果等皆可以合成细胞分裂素。

激动素(Kinetin)是第一种提取出来的细胞分裂素(由热诱导降解DNA生成),为腺嘌呤的衍生物—6-糠氨基嘌呤。

发现历史

  • 1913年, 德国植物学家 G.Haberlandt 从马铃薯韧皮部渗出液中分离物质可诱导马铃薯细胞分裂和愈伤组织的生成。
  • 1940年, Folke Skoog从椰奶和酵母抽出液中分离出一些可促进细胞分裂的嘌呤类的化学物质。
  • 1948年, Folke Skoog在组织培养中添加椰浆,诱使成熟组织逆分化为愈伤组织。
  • 1955年, Miller等人在高压杀菌的DNA中确定一种小分子腺嘌呤衍生物,取名激动素(Kinetin)
  • 1973年, Letham由玉米胚乳分离出玉米素(zeatin)。
  • 1974年, Letham证实椰浆所含的细胞分裂素为玉米素。
分类:植物激素

评论

请输入您的评论:
M V J Q P
 
细胞分裂素.txt · 最后更改: 2022/02/13 21:56 由 admin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HTML5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